纳尼?连安全套都可能致癌了

社会万象 jkdyz 17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最近宁波海曙区成立了一个青春健康俱乐部,旨在解决青少年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帮助家长找到良好的沟通技巧。成立仪式上,一位妈妈透露:女儿上大学前不知如何对她做性教育,于是在她行李箱偷偷放了一盒避孕套,准备在女儿发现时趁机展开对话。没想到,女儿皱着眉头,一脸排斥的表情,一把把避孕套丢了出来:“你有病啊!”

  “避孕套该不该放?”根据最新研究结果,也许不应该!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通过调查证实,一种广泛用于制造橡胶产品的化学物质2-巯基苯并唑(英文简称:MBT),可能致癌,其致癌风险与红肉等同,仅次于香烟和石棉。

  MBT是一种橡胶硫化促进剂,在避孕套、汽车轮胎、医疗导管、婴儿奶嘴、橡胶手套、充气床垫、鞋子内底、橡皮筋、泳帽和蛙镜中都有添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24名专家在法国会议上提出,已有足够证据将MBT列入“致癌物百科”。研究显示,MBT与膀胱癌、肠癌及一种血液癌有关联,但MBT是否为致癌的主因尚待研究。

  尽管如此,专家表示,民众也无需太过担心,日常用品中的MBT含量极低,对人体构成的威胁不大。研究显示,老鼠在两年内吸入每公斤750毫克分量的MBT才可能致癌。由此推算,一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两年内要吸入2250毫克纯净MBT才有致癌风险。

  不过家长若发现孩子的奶嘴破损,应立即更换。

  这5种日常用品都可能致癌――

  1.牙膏

  市面上的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氟化物,它能起到预防蛀牙的功效。但氟化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毒药”,即使只摄入极小的量,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中毒。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发现,氟化反应与美国每年发生的癌症死亡病例相关。

  另外,牙膏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月桂醇硫酸钠”可能导致肠胃病和肝中毒,令口腔更容易溃烂,患口腔癌。

  看到这里小九不得不提醒大家,牙膏不是挤得越多越好,成人最好每天别超过3.4毫克,7岁到15岁儿童别超过1.9毫克到2.1毫克,3岁以下的孩子暂时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2.卫生纸

  先不说假冒伪劣的毒餐巾纸,即使是大品牌,为了美化外观,多数卫生纸添加了染料,包括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颜色越白的卫生纸,可能加有更多的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

  而这些添加剂多含有化合物苯,有些质量不咋样的卫生纸,还含有甲醛、大肠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和癌症。

  所以小九现在基本不敢用卫生纸擦嘴巴了,多好的品牌也不敢,每次吃饭后宁愿用手一抹后再洗手。

  3.废纸篓

  细心的小九发现,几乎多数商场、写字楼的卫生间厕所里,马桶边都有这样的提示:上完厕所后把废纸扔到垃圾桶里。

  这是为了防止马桶堵塞。但从健康的角度而言,废纸放进纸篓会大大增加细菌繁殖的速度,使卫生间变成病毒繁殖场和传染源,并且从视觉角度而言,也有碍观瞻。

  建议一般的纸质物品,扔进抽水马桶随水冲掉即可。那些难以冲掉的卫生用品,如厕者可自备一个方便袋,将其带出厕所扔进垃圾桶,这样使卫生间看起来既整洁又减少污染。

  4.洗发水

  不管是什么品牌的洗发水,都无一例外是清洁剂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洗发水一旦被长期打开储存的话,其中的甲醛就会与乳化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叫做"N-亚硝基二乙醇胺"的致癌物质。

  小九郑重提醒,大家下次买洗发水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标签中标明的清洁剂成分的含量,选择含量最少的一种;不要为了爱美频繁洗头,让头皮暴露于清洁剂之下。洗发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洗发水进入眼睛。

  5.保鲜膜

  大家去超市买水果、蔬菜时,基本上都能发现大卷保鲜膜的影子,并且多数保鲜膜没有任何产品信息标识,而消费者也没有谁去特意关注它。

  小心了,如果是PVC材质的保鲜膜,在制造时加入了增塑剂。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PVC保鲜膜大多是以乙基己基胺(DEHA)为增塑剂,DEHA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很大破坏作用,会扰乱人体的激素代谢,它极易渗入食物,尤其在高温条件下。

  家庭用的保鲜膜,只要产品说明中标注的主要成分不是PVC,就可以购买。如果标注是PVC材料或标注不详的,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一般来说,看起来特别亮、很透明的多是PVC材质。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纳尼?连安全套都可能致癌了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