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调整心情远离“悲秋”
一些老年人往往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情绪低落,感到失落苦闷,有时还伴有失眠健忘等情况。对此,赤峰市复康医院院长、主治医师王平提醒,老年人应调整心情远离“悲秋”。 ……
老年夫妻要做到心理相容
心理“磨合” 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其中乐趣。夏老夫妇就一同赋词作诗,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同时,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某老两口,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黑龙江人……
老人的心理更需要细心护理
(1)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宜兴善卷洞中有一个钟乳石,从这方面看像骏马,而从另一方面看又像只绵羊。生活中的事情也如此。从一个角度看,用积极的观念看就可发现其积极的意义,从而使人走出心理困……
把年龄少说十岁 有利于延缓衰老
“老了,不中用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进入老年以后,生理衰退明显加快,心理衰老也随之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心理衰老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衰老。想要长寿的老年朋友不妨戒掉这句口头禅,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年龄少说十岁,延缓衰老到来的脚步。 ……
精神太好也是心理病的一种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们听到好消息感到精神愉快,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无明显原因出现情绪高潮,且持续一段时间,就可能是一种病态,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情感型精神障碍的一种类型――狂躁症。它以情绪高涨,思维加快,言语、活动增多为主要表现。小雅目前就是处于轻度狂躁状态。 ……
老人要学会 快乐度晚年
知足 知足才能常乐,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任何一个人的情况,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事到知足心常乐”。需要指出的是,“知足常乐”不是指精神面貌中那种“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守成心理,而主要是指在物质享受方面欲望的节制,也就是不过分,不放纵,不贪得无厌,不穷凶极恶。其要领是恰如其分的理智度和见好就收的分寸感,生活……
面对老化,我们无需回避与否认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老年人总是更多地与“衰弱”、“迟缓”、“僵化”、“顽固”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这种悲观的定义使我们很少公平地处理和老人有关的事情,一旦事情与老人有关,我们往往会放弃“努力争取”的念头,不愿与老人纠缠。这种“怕麻烦”的心理,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尊老”,但若换个角度看,它也反映出我们对老年的歧视以及内心深处对老年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