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容易忽视抑郁症!
权威调查表明曾患抑郁症的老年人中,5%的人能自发独立、健康地生活,15%稍多点的老年人病情常趋于慢性化,20%以上的老年人会常常想到死亡,在那些患有癌症、心脏病、中风的老年人中,抑郁更是普遍存在。老年人对于所患的抑郁十分容易被忽视,通常有以下一些原因: ……
关心老人 不仅仅是物质
当人踏入暮年,常会碰到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如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收入减少、身体机能减退、丧偶等等,致使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65岁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且还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对躯体疾病的防治越来越有效,抑郁症已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杀手”。 ……
老年人抑郁、痴呆易混淆
据范博士介绍,老年人患上抑郁症后会出现思维迟钝的主观感觉,以前会做的许多事突然就不会做了,给人一种“痴呆”的印象。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老年人的智力并未受到损害。一旦抑郁症状缓解,智力又会恢复正常。 ……
怎样克服老年人的心理变异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
老年人怎样对待“还童现象”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返童现象”。它的出现,是一种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是老年人主观上缺乏自制能力,客观上缺少别人关心慰藉,与周围人失去正常沟通的一种极端表现,也是大脑功能退化的结果。作家庭中的成员,应宽待这样的老年人。遇上有老年人爱吃的东西,最好象对待孩子一样进行耐心的开导,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应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相反,要用温柔的语言去帮助老年人控制……
理解让老人的晚年更幸福!
森林里没有真正独立的树,每一棵树都盘根错节与其他的植物交织在一起;人世间没有真正独立的人,每个人都需要靠别人支撑和支撑着别人,而要交接,要支撑,就少不了相互理解。 ……
老人“自作多情”有益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在言语或行动上流露或表现出超过自身形象的行为,定会被认为是自作多情而受到歧视。然而,老年人多一点“自作多情”则不然,不但会营造欢乐温馨的生活环境,还会对老年人本身的延年益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过度看护降低老人自理能力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顺子女的特别“宠爱”,可能不利于老人维持自理能力。第三届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会议上,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华师大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公布了一组对沪上近2000位老人展开的5年追踪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由于家人的“过度看护”,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自理功能下降得比独居老人快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