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据说,当时有两个英国网球发烧友,有一次在室外进行网球较量,难分难解时逢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逼使两名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只好躲进了学校的食堂里.
诸位皆知,处于发育时期的年轻人都好胜且易冲动,刚才的较量,谁都不服谁,争执不下,后来俩人一商量,“咱们在桌子上再打吧?”
“好,我都不怕你”于是俩人就把饭厅的桌子拼了起来,中间用几块砖头隔开,之后两人就用网球拍打了起来,这一弄可不得了,开创了乒乓球运动的鼻祖。
后来旁观者觉得蛮有意思,所以纷纷仿效,如旋风般席卷欧洲。最早叫“TABLE TENNIS”,译成中文是“桌上网球”,日本的官方语言为“卓球”。
但此前,在英语中还未出现过“PING PANG BALL”一词,直到1900年左右,由于科学的发明,出现了赛璐咯制的球,由于拍与球撞击发出“乒”而落台时发出“乓”的声音,故而又称“乒乓球”。
如果阁下是乒乓球运动的忠实球迷,就不能不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的发展是在球拍工具的不断革新和海绵胶皮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使球的速度和旋转在相互竞争中使乒乓球技术向前发展。
最初,运动员使用的球拍千奇百怪,但以木拍见多,因为没有胶皮和海绵,所以速度和旋转非常差,只是把球推来挡去,速度又慢,非常单调,所以没人观赏。
人伟大之处在于他会变,这一种光板打球很不顺心,所以聪明的人就把弹性好的胶皮贴在光板上,这一改革促使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为胶皮拍的最大特点是容易控制球,下旋防守型的削球打法自从那时起就已经形成,并且风靡欧洲,不少运动员以这种打法坐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如在11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简称“世锦赛”下同)男单冠军(勃莱德杯)的奥地利人伯格曼,12届的捷克人瓦特,16、18届的英国人利奇,和连续夺得16、17、18届世锦赛女子单打冠军(盖斯特杯)的匈牙利人法卡斯。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是以防守为主,那时的削下旋打法更是一绝,他们打法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让别人失误。
所以那时的世锦赛单打冠军争夺战比马拉松还要长几倍的时间,往往从上午战到下午还不分胜负,最后裁判员不得不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胜负。
(实习编辑:何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