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八种精神上的寄托

  1.良好的自我概念,表明他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2.自重自尊,希望自己的人格和情感一如既往,充实美好; ……

如何消解节后的寂寞

  当节日带来的时候,我们总是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欢欢欣欣地一起享受着难得的假期。可是,等到节日过去的时候,就好像盛宴散场,曲终人散,大家都各自回归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剩下的总是每年都被剩下的老人,在这个时候,节前节后的心理落差就会凸显出来了。尤其对于寂寞而缺少交际的老年人来说,更加会有节后孤独的感觉。我们怎样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呢? ……

老人必须向医生启齿的十点

  生了病,你对医生隐瞒任何情况,都可能增加误诊的风险,甚至可以致命。以下这十个方面的任何情况,你都应向医生开诚布公。如果实在无法开口,你可以告诉护士、给医生发电子邮件,或写张便条说明情况。 ……

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

  五官感学的老化:  眼球晶体屈光度降低,出现老花眼。以致动作迟缓,表情淡漠。 ……

老年夫妻讲究心理卫生

  某部离休干部,夫妻均为60岁以上的老同志,为子女之事闹得各自分居、分食,未及三年,二位老人相继去世。有学者调查5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夫妻同居20年以上者占 68%,同居50年以上者 41%,同居60年以上为26%。说明稳定和谐的夫妻生活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

老人心事 儿女知到多少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丰厚的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但又怕影响女儿工作。王大娘心里烦啊,渐渐地她发现自已胸痛、腿痛,浑身不舒服。女儿在电话里得知母亲病了,……

老年人 心理变化的特点

  (1)健忘。有的因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自认为智力减退,而实际上并非如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的,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的,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年龄,80岁以后下降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儿童5岁10个月的智力水平,由于个体的差异,所以可有10%~25%的人并不显示智力减退。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

掌握老人心态五步

  退休了,老人却常常胡思乱想,有时琢磨儿女不孝顺,有时又研究疾病。老人如何才能摆正心态,建议老人不妨试试“一二三四五”。 ……

空巢老人如何给自己找乐?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有2400万老年人已经生活在空巢家庭。这些老年人“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孤独感很强,心理问题显得很突出。 ……

老年人 宜结“忘年交”!

  英国 老年医学家在一次对早衰者调查中发现,约有76%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之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并由此而认为,防止心理衰老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而“忘年交”正是防止心理衰老的良方。 ……